拍一拍
我过去一贯认为「拍一拍」是微信推出的无用功能,原因在于我实在想不出这功能到底有何种使用场景。如果是为了提及群组中的某成员,可以通过 @ 功能实现;如果只是为了表达「拍一拍」的字面含义,实在没有必要专为这一狭窄语义单独开辟功能,用文本或表情符号已经充分。况且,这种「拍一拍」动作本身蕴含的不尊重,也许有使交流非友好化、低俗化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拍一拍」这一功能还有修改提示文本的选项,导致用户可以在某种意义上 hack 那行提示文本,例如:「A 拍了拍 B 的屁股」、「C 拍了拍 D 的胸并说好平」……产生诸如此类之不雅表达。我个人出于对该功能的不理解和反对,也曾将这行提示文本改为:「某某拍了拍 kusa 拉的屎」,以此来惩罚使用该功能的用户。不过最近我将它改为了「某某拍了拍 kusa 的头像」,使用这一客观表述也许能不致破坏空气,也因为最近我对其态度有所改观。
我对其态度改观的理由,也许不是微信团队的本意,但我愿意用玫瑰色眼镜看它。我有几个被封禁无法发送信息的群组,多与一种动物有关。我因为聊天窗口过多,故没有删除它们。最近偶然打开其中一个群组,发现群组中依然在通过「拍一拍」的功能,进行着一种秘而不宣的交流。每当历史进程的转折点,往往激起蛙声一片,好不热闹。我想到的是《寄生虫》这电影里,地下的人用摩尔斯电码控制地上屋里一盏灯的明灭,发送他的信息。在那些无法发言的群组里,这「拍一拍」就是人们发出声音的唯一办法。倘如群组里事先规定两个用户分别代表 0 和 1,那么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用「拍一拍」来传播二进制信息(类似地,我们可以规定 26 个用户代表 26 个英文字母)。
我宁愿相信这是微信的超前部署,好在言语继续限缩的未来,给人一种能够说话的科技。由于这种未来很有可能会到来,我建议人们从今天起,开始熟悉「拍一拍」这功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