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你搬去什么不知名的南方小岛,研究线形文字 A——一种未被破译的古代文字。你以前是语言学的专家,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却不打算公开它。你开始用这种文字写作。线形文字 A 和线形文字 B 共用同一套文字符号,语义则完全不同。你便用后者来读你用前者写的文章,勉强可以读出一些词来。把那些词记下来,写成诗,发表在微博上。
他住在赤道另一面的城市,做着写计算机程式的本行工作。他偶尔常常还是会搜寻你的账户,看你发表的那些破碎的词汇:公鹿、男人、芫荽、莎草。他从未理解你,可是这些带有远古记忆而从未掺杂现代文明的字眼让他回想起所有关于你的亲切感。他浏览器内嵌的翻译插件提醒他:「该文本看起来似乎是线形文字 B,是否翻译?」一按下按钮,奇特的象形文字就覆盖了整个页面。仿佛是他第一次见到你时的感觉。
你把关于他的所有回忆都写在线性文字 A 里,借口说这是艺术。你写山,山有他的轮廓;你写水,水有他的阴影。你把它们用错译的火光烧毁,你说这是你创作的方式。
他查阅关于你的文献,借口说这是研究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又翻到你们当年的项目:《粉红色噪音》。他把你的中文小说拆解成词汇,通过一个写诗程式再创作为一首当代诗——如今这个项目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本科课程的经典案例。
你清楚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同义重复,只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拥有那种异样旺盛的创造力。
他的工作进行得顺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计算机科学的翻译程式正在逐步完善,以便改进现阶段机器翻译的瓶颈。他尚不知道他的这项工作在未来将成为破译未解读语言的得力工具。
你看着月明星稀的夜空睡不着觉,冬天快要到了,北半球的天空可能已亮起。你的线形文字 A 诗歌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将被翻译为中文发表,其中有一首的标题是无法翻译的表音文字,发音为 yu,正文如下:
就这么一条死路
在里面转来转去
这不是什么别的选择
只是又一段故事因果
你可以发誓
发誓不再阅读
可是眼睛就在那里
那不是能够轻易取下的东西
你可以换一把新钥匙
但快感过于一致
锁还是那锁
若干种打开方式
你搬去另外的国家
连中文都忘记
或许使用线形文字 B
写着同样那些隐喻
于是你烧掉字典
但那字你忘不掉
你文上鸽子
但那痛忘不掉
注 1:对于线形文字 A 与线形文字 B 使用同一文字符号而语义不同之情况,可用中文两种文字编码方便读者理解。例如「鍋囦綔鐪熸檪鐪熶害鍋囩劇鐐烘湁铏曟湁閭勭劇」为 GB2312 编码下的中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之转换。
注 2:线形文字 B 中并不存在 yu 这一音节,但不排除线形文字 A 这一未解读文字中同一文字符号其语音亦不相同,故使用此设定。